古道名稱:魚路古道 (上磺溪停車場至擎天崗)
時間地點:2011.11.13 @ 新北市萬里區
參與人員:週週來爬山 (領隊為"老芋頭")
「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向來是形容陽明山景物的台語俗諺。俗稱魚路古道的金包里大路,是清朝年間石門、金山居民挑魚、擔茶、運送硫磺、迎娶的要道,以擎天崗為界,一南一北分為兩個區段。往南至士林菁山小鎮,稱為「魚路古道南段」,由於通過絹絲瀑布,又稱為「絹絲步道」;往北至上磺溪、八煙一帶,稱為「魚路古道北段」,此路段,沿線景物變化較為豐富。
魚路古道北段又可分為 2 條支線, 一條是清朝駐軍為巡守硫磺所開發的「河南勇路」,這條步道利用火山地質石頭安山岩石階鋪成,路不寬,僅可容納兩人並行。另一條是日治時期日本人修築的「之」字形山路,稱為「日人路」,供日本人拖行軍砲、運送補給,所以這條路段寬約6 尺,迂迴蜿蜒 2、3 公里,地形平緩,沒有階梯。
所謂大路,只是沿線舖列石塊而己,其實路面狹隘,車馬難以通行,惟在當時,此等大路即相當現代公路,負有交通運輸等重要功能。河南勇路一詞的由來是在大嶺(擎天崗)附近有個「河南營」,乃是清領時期由中國各省抽調至台灣防務之用兵,之後台語統稱這些兵員為「河南勇」。當時因需在台北府及及金包里兩地移防,所經路線以大嶺、山豬湖的路線最近,而沿途路況定期維修,是以當地才有「河南勇路」之稱。另一說法,河南勇路是清朝的湖南軍開發的,但人們發音不清楚,把湖南叫成河南,將錯就錯,一直沿用下去。加上當時軍人身上穿著繡有「勇」字樣的軍服,所以被誤稱為河南勇軍。(**以上資料部分節錄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網頁**)
今天我們要走的是魚路古道的「上磺溪停車場」至「擎天崗」段,採"日人路"去、"河南勇路"回的路線。GPS由上而下的記錄是去程的軌跡:
北部最近受到滯留鋒面與東北季風交互夾擊,已經連下好幾天雨了,這兩天平地的雨勢稍歇,但山區依舊陰雨綿綿。伙伴們在士林集合完畢後,約9:10到達冷冷清清的上磺溪停車場,整裝準備出發:
路邊的樹木因雨客滿,背面爬滿了頗為大隻的毛毛蟲:
有走過這條路線的朋友,大概都記得一開始的路邊搭建了一座「魚路古道解說站」,精心製作了各式各樣人文的、景觀的說明牌,有空可以停留下來仔細研讀。不過通常大家健行時就只知道爭取時間,快快上路,反而浪費了政府的美意與其精彩的內容:
一旁的"上磺溪"因連日豪雨,水勢非常湍急:
古道沿途鋪設完善,非常好走,就算雨中撐傘前來健行,只要多加留意,仍然可以安心前進:
今天健行全程都在下雨,時大時小,多少影響了大家的興致,要拍照記錄也稍微不方便:
9:30,領隊"老芋頭"帶大家去看百年水圳,有山友稱為"八煙水圳",其實正確名稱是「頂中股圳」,而且不是百年前的那座水圳,而是在2011重新整修、5月底完工的全新水圳。資料顯示老水圳經過百年使用後已有漏水的情形,雖經無數維護,但還是無法有效改善結構物的漏水的現象,北基農田水利會發包把整個水圳打除重新施作新的水圳,它主要的功能是解決金山地區枯水期農業灌溉用水及民生用水短缺問題。看來,雖經過時空變遷,仍不得不佩服百年前先人的智慧,這座新的水圳也還是沿用原來的機制重整後繼續發揮效用:
「礦工煮飯的灶」。在民國四十是四十一年間, 在此地探採白土礦,採白土礦的工人二人一組,一人清土,一人挖土,而這灶是當時工作的礦工煮飯的灶。一路走來,這地方較為寬廣,昔稱「車埕」。當時曾用陶管、流籠的方式運送白土礦,因成效不佳,遂將日人路改為車道來運送。掘礦人挖出成塊的白土礦往下拋至日人路上再由卡車載走,而卡車由日人路進來後,便是在車埕這地方迴車的:
經過小橋,豐沛的溪流形成「番坑瀑布」,大家紛紛駐足欣賞:
暗綠色的河道上披掛著一條明亮又潔白的絲絹:
連"姑婆芋"與也有解說牌。姑婆芋是屬於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樹葉和塊莖會分泌過敏物質,若誤食塊莖會引起消化器官的灼痛,汁液觸及眼睛則會造成劇痛,觀賞時宜小心。其花序為佛焰花序,單性花,雄花位於花序上半部,雌花位於下半部,果實成熟時呈現鮮紅色,在民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它的葉子是市場的寵兒,可以包魚、包豬肉給顧客,可以自然分解,不會造成長久的汙染。曾幾何時,塑膠袋取代了它,也為我們居住的環境製造了許多的垃圾和髒亂,真不知文明的定義該如何下:
這應該算是自然工法的步道吧?安山岩組成的步道穿插著數條細小的排水溝,路基才不至於因雨沖刷而流失:
9:40,發現警告標誌擋道,左方新的階梯還未完工,前方路面坍塌,立牌禁止進入:
直行閃過警告牌,坍方的坡壁旁已有明顯且不難走的路跡在腳下,不知是山友貢獻的還是政府開來臨時應急的:
沒多久到達一個圓型小廣場,繼續走是往擎天崗,另一側(照片中的前方)則是往八煙方向,只是往八煙方向聽說路基已損壞,不可行:
這一小段能見到許多石砌在路旁,相當古色古香:
這樣的天氣走在這樣的魚路古道,更發思古之情:
9:50經過著名的「許顏橋」。這座帶給當地人許多方便的小拱橋,據說是一位熱心的商人為了商旅方便而出錢出力建蓋的,在當時更廣為流傳成義舉與佳話(參考台北市觀光旅遊網)。另一說法,據石門茂林社區的許永祿老先生(許顏的孫子)說,許顏橋是在西元一八九六年修築的,搭建在魚路所經三條溪溝中最寬的一條:上磺溪的河面。許顏原名"許清顏",由於許清顏修築了這座橋,再經大家口耳相傳,就演變成橋的名稱(參考台灣國家公園網站):
5分鐘後到達岔路,前面是"日人路"、右往"河南勇路",都可通達"擎天崗":
我們取"日人路"而行, 10:00進入「先民鑿石的場景」。此打石場距許顏橋約190公尺,為當年建橋時取用石材的地方。打石師傅先將石板打鑿,然後以繩索將石板及木板綁在一起,再鋪放圓木於木板下,隨著前進交互抽移圓木,再鋪放於木板前方,由人力或拉扯、或推滾,逐次搬運至許顏橋址,再由築橋師傅搭設。現將此區規劃展示,呈現先民打鑿石塊的真實場景:
續行,10:10到達另一處先民古蹟,「山豬豐厝地」。於此可見兩棟建築,其名源自於這戶人家主人的小名叫"豐",又善獵山豬,而有山豬豐的外號。目前一棟損壞、一棟外門僅閉:
靠古道旁的頂厝是先蓋的,其後子女又蓋了前方的下厝,形成直角相交:
各地古道上常常都可見土地公廟,今天去程的"日人路"與回程的"河南勇路"各見到一座,此為日人路上的土地公廟:
"日人路"與"河南勇路"再度交會,經過此地後,日人路即轉為毫無樹木遮蔽的路段,今天的東北季風也更加不客氣地夾雜著細雨吹向我們:
這真是標準的陽明山冬季氣候呀:
看到地上的這坨大型米田共,就知道附近有牛隻出現,換句話說,擎天崗大草原就在前方:
10:50,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到了。日治初期,台灣北部之抗日義軍首腦簡大獅,曾率徒眾與日軍周旋於陽明山,並曾一度於嶺頭(擎天崗地區)為抗日根據地,號召臨近的金包里(金山)、坪頂(平等里)、山仔后等地區民眾,加入抗日行列,曾紮營於此,宛如山寨城圍,並於此處金包里大路入口以石塊,木頭構築城門:
在網路上也得知許多以前教科書上沒教的台灣抗日史,當時清廷因中日戰爭落敗後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島內不斷的有抗日活動發生,北部的"簡大獅",中部的"柯鐵虎",南部的"林少貓"規模較大,被稱為抗日「三猛」。而"簡大獅",最後似乎是被清廷奉送給日本人,遭槍斃身亡的,有時候歷史還真是諷刺呀。 網路上"簡大獅"的相關資料可參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5-08/29/content_3417530.htm
城門前雨中的合照:
大家繼續往擎天崗大草原區前進,健行至此,地形轉為平坦無坡度,可惜今天的天候造成視野不佳:
發現一頭牛:
後續又有好幾頭牛。今天濃霧罩頂,你們可要小心外星人下來抓實驗品喔:
折返點前的土地公廟,「嶺頭喦福德宮」(喦的發音同「巖」)。此地有一突出巨岩,稱做嶺頭喦,而土地公則是在清乾隆年間,由竹子山的福德同土地公廟所遷來的,兩側對聯寫著「嶺高真福地、頭舉有神灵」:
後方這座是百年的正廟,歷史悠久:
想不到今天擎天崗這樣的天氣還可以看到如此多的遊客。「擎天崗草原」居大屯山群彙的中央,及竹子山、七股山與頂山,磺嘴山之中間鞍部,地勢平坦,源於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自古即為平埔族金包里社(金山)與毛少翁社(士林)聚落往來、狩獵採硫的最短捷徑,故也是魚路古道必經之地;歷經平埔族、荷蘭、明鄭、清領,日治,台灣光復後等至今,先民們於此處留下豐富的足跡、遺址,並造就了擎天崗草原及其附近珍貴、薈萃的人文景觀(參考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
11:00抵達「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今天的行程至此準備折返:
裡面不用吹風淋雨,也有座位坐,電視正撥放著介紹陽明山的影片:
因周遭沒地方開伙,時間也還尚早,大伙決定小憩一下後馬上啟程下山,到"憨炳厝地"再休息。回程走的則是"河南勇路":
照片左方的巨石是「大石公」。這巨大的安山岩,就像是守護者一般看顧著這條古道,也是昔日整修道路的分界,以南由草山、山豬湖一帶負責,以北由金包里負責。 而這段石階俗稱「百二崁」。日治大正年間此地是一管轄分界點,金山至百二崁稱「金山士林道」屬臺北州七星郡管轄,百二崁至士林稱「士林金山道」屬臺北州七星郡管轄,為金包里大大最陡峭路段:
"河南勇路"一路有流水相伴,天氣好時,走來必定心曠神怡:
雨繼續下著,我們約11:50到達「憨炳厝地」休息用餐。這裡是清朝早期的"店仔",也就是金包里大路旁的雜貨店,當時販賣草鞋、飯粥、糕餅、簡易器具等以服務過往旅客。現在則由管理處在原有的地基上做了兩個休憩亭和一個解說亭(參考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
伙伴們與休憩亭1:
伙伴們與休憩亭2:
對面的的解說亭(空地無坐椅):
發現涼亭內的木頭板凳上佈滿了好幾百隻的小蜘蛛:
大家在此各自用餐,也分享水果與泡茶聊天,結束後走沒多久就回到停車場,結束了今天雨中的魚路古道之旅。Google Earth的軌跡如下(右下為擎天崗),希望有機會能跟隨先民的腳步走到"八煙"地區: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