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蛇子形古道(未竟全功)、三爪坑山步道、烏塗坑山步道

古道名稱:蛇子形古道(未竟全功)、三爪坑山步道、烏塗坑山步道
時間地點:2012.06.27 @ 新北市瑞芳區
參與人員:我、老芋頭、陳老爹


蛇子形古道是連接今日瑞芳地區至侯硐地區的越嶺古道,屬於淡蘭古道的支線。因年代久遠,路線幾乎已經荒廢,登山界只有少數探勘隊伍走過,一般人較難一探究竟。

蛇子形是古地名,依據文獻資料,台灣有許多地方以此為名,大都是因為山勢或溪流河谷走向如同蛇一般蜿蜒曲折而得名,瑞芳的蛇子形地區則是位於今日的"員山子分洪道"旁。根據瑞芳鄉志所載,此地有漢人開墾的記錄可追朔至乾隆15年(1750年),劉玉蘭、蘇玉、蘇標香等三人開墾三爪子庄、員山子、蛇仔形地區,之後因為三爪子庄水源不足而遷往他處,直到後繼者開圳灌溉後,才有村莊形成。想必各位跟這三位先民一點也不熟,但是"淡蘭古道"應該聽過吧?

文獻記載的淡蘭古道,也有蛇仔形字眼的出現。根據謝金鑾《蛤仔難記略》〈楊太守紀程〉有記載這條路程:「自艋舺東北行,十五里至錫口,又十五里至水返腳,又十五里至七堵,又十五里至蛇仔形,可住宿。蛇仔形三十里至武丹,又二十里至丹裏,又十里至三貂社……」把它說的白話一點,若要從現在的台北市前往九份或是東北角一帶,不是開車由中山高轉北二高,而是要沿著基隆河乘船上行,經松山、南港、汐止、七堵,至暖暖一帶上岸,步行至蛇子形過夜後,隔天再翻山越嶺到達目的地,由此可見蛇子形的歷史定位與重要性。而蛇子形古道就是淡蘭古道的其中一條支線。

一早搭火車到瑞芳火車站時將近八點半,好幾年沒來了,以前會專程來吃火車站前的鹹酥雞與市場內的胡椒餅,眼前車站內的嶄新的人行地下道貼滿了與這個地方有關的歷史與記憶:


出車站後經過熱鬧的市場,一路沿著基隆河上行往三爪子坑路前進,我們這段路沿著基隆河而行,其實就已經是走在先民的"淡蘭古道"上了;今天不是來一圓挑金夢,也不是要挑貨到三貂嶺販賣,而是要去探勘當年先民來往的道路。經過"圓山福德宮"不久,遇到一條小溪流,即是我們要探訪的蛇子形古道入口:


換上標準裝備:雨鞋,"陳岳"老爹沿著鋪有空心石磚的步道進入未知的領域,之所以說是未知,實在是因為這段路古道幾乎沒人走,連"老爹"也不太確定裡頭的狀況:


沒一會兒現代化的步道馬上消失,接下來的古道雖不難辨認,但卻已顯荒煙蔓草,另一位夥伴"老芋頭"不時揮砍腳邊雜草(小朋友不要學),9:12發現古道三公尺旁有間萬善堂,大家沿著不明顯的路跡接近:


在台灣,古道上常見的萬善堂或是有應公有著相同的功能:早年由大陸渡海來台開墾或一圓淘金美夢的先民,不乏單身無依無靠的人,他們或是遭逢意外、或是生老病死、甚者因械鬥而亡,都無家人能夠處理後事,於是地方善心人士或是地主仕紳,會慷慨解囊將其安葬,而之後來往的旅客也都會加以祭拜,以求平安:


萬善堂一旁杵著一顆基石,藍天隊在一旁樹上釘寫著:蛇子形,約 70公尺,鑛物課第400號


我在走古道一定會帶上一壺酒,以米酒稍作祭拜之後續行,先民將大石頭拼湊成腳下的階梯,證明了我們正走在古道上:


9:25到達福德祠。這間土地公廟在古道上占地不小,一般古道的土地公廟有設立拜堂的並不多,柱上標明中華民國己酉年修建,找了一下資料,己酉年是民國 58年,算一算也快半世紀了,對句則是刻著:坤山麗水源源進,碧玉黃金裂裂來!想必是希望這裡的好山好水能保佑大家能挖到金礦、賺大錢:


後方正廟古意盎然,想必歷史更為久遠,閩南式的燕尾造型屋脊,雕工細膩的仿磚瓦屋頂,對聯則為:福大而心正,德多乃正神。一直到今天,似乎都還有人前來參拜:


們稍事休息後續行,途經一片竹林,陽光透過空隙灑落一地:


越過清澈淺溪:


途中遇到顏色奇特的蟬,應該是剛出生吧?看似沒啥活力:


9:35到達一處佔地廣大的屯墾遺跡,但"老芋頭"在砍路時沒注意眼前有蜂窩,直接揮下去的結果是:瞬間被一窩小黃蜂攻擊:


就是這一窩,讓"老芋頭"被叮了十幾個包,傷口瞬間麻痺刺痛,還好這種蜜蜂毒性不強:


確認無大礙後繼續前進,離開前,再欣賞一下這片遺跡,石砌駁坎保留完整,還有石梯相連:


接下來路跡完全消失,大部分的網路文章也都只走到這裡,"老爹"花了點時間找路,地圖、指北針、GPS全部出籠,還被小黃蜂叮了一包:


找路過程中在腳邊的草叢裡發現鳥窩與鳥蛋,小巧玲瓏,十分可愛,可惜我家的"堯堯"沒來,真想給他看看:


找到前進方向後續行,屈指可數的老舊布條與不明顯的路徑,我們在跨過一道年代已久的鐵絲網後由農舍鑽出:


農舍沒人,但有兩隻狗狂吠,3對2,沒發生什麼事,"老芋頭"趁休息時洗把臉,沖沖被蜜蜂螫的傷口:


"老爹"也拿出布條綁在樹上,當作記號:


越過一小段山腰路後由農舍的正前方出樹林,剛剛我們是從農舍後方進入,其實它是鐵門深鎖的:


接上土路,老爹繼續拿出地圖研究,等等應該是要繼續往山裡走,而不是沿土路而下山:


沿著這條基隆河支流的小溪往山裡走:


途中遇到水泥做的攔砂壩與蓄水設施,溪水清澈見底,魚群優游其中:


接下來依舊花了點時間認路,10:50下溪做一次大休息:


美麗奇特的植物依水而生,陪伴著我們片刻的養精蓄銳:


古道在溪的左岸還是右岸?接下來的路真的像瞎子摸象,時而往前、時而回頭;前一分鐘過溪、下一分鐘又折回:


好不容易找到有依稀可見的石階,由此上岸,才有不甚明顯的古道可依循:


"老爹"在上岸後還回溯一段以尋找正確的路徑,只可惜成果不佳。等待的時候,拍拍腳邊的美麗菌類:


待"老爹"回來後,大家繼續往前走,接近12:00時發現一座年代久遠且外觀幾乎荒廢的小土地公廟,到達這裡,又喚起了"老爹"對這條古道的一些記憶:


之後又走了約半個多小時左右下溪用餐休息,這裡有些駁坎與引水灌溉的遺跡,邊休息邊聊天,好似自己是古時趕路的旅客,在此歇腳:


今天異常悶熱,一路走來,大家都被操得吃不消,午餐沒人吃得下,只分享餅乾與水果,我泡的熱茶,在這種天氣下當然也是滯銷囉:


繼續啟程後,"老爹"不斷的在找路,對照地圖,我們必須越過稜線,才能下到侯硐,也才能完全走完"蛇子形古道"。無奈除了路跡不明,舊布條寥寥無幾以外,偶而還會遇到崩塌地,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在找路:


13:25發現有路標指向"三爪坑山稜線",但"老爹"判斷此路應是藍天隊硬砍出來的路,並非古道,事實上真要走的話也看不出路在哪裡,因為早就被淹沒在雜草中了:


我們不取此的岔路,繼續往前砍:


"老爹"亦步亦趨的帶領,搭配少得可憐的殘破布條,大約在13:40之後轉為向稜線上切,大家不時要在長得比人還高的草叢中鑽行,還是一路陡上,這樣悶熱的天氣走來格外辛苦:


感謝老天沒降下午後雷陣雨,不過,好歹也來點風吧?


14:00,眼前的界碑,證明我們終於上到稜線了:


這裡釘了些指示牌,"老爹"研究了好久,才決定如何走,可惜最後證明我們沒找到後半段的"蛇子形古道"。或許是在這裡判斷錯誤,也可能是途中錯過岔路,但也留了個伏筆,下回還要從另一頭再探一次路:


之後因為已確認應該是找不到古道了,反而必須沿稜線繞一大圈才能下山,因此有點趕路。這一段是沿著三爪坑山步道在稜線上上上下下,15:00到達三叉路口:


天氣炎熱,加上趕路,"老芋頭"不幸大腿抽筋,不過還是盡量能跟上大家,終於在約15:50接上烏塗坑山步道:


接上"烏塗坑山步道"後,大家都安心多了,畢竟比較熟悉這條路,我也是一兩個月前才來走過,下山途中遠眺獅子嘴奇岩,邊看邊讚嘆它的壯觀(其實是累了,趁機站著發呆):


出步道,在溪邊把滿身臭汗味用毛巾擦拭一番,換上涼鞋,坐在煤礦博物園區前的木椅上休息一下,靜靜看著眼前的基隆河向大台北的方向奔流而去,頗有"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情懷:


往侯硐車站的路上,發現河床上有兩隻貓躺著,這裡是貓村,難不成是在約會談戀愛?別用爪子抓我,我不是狗仔呀:


到火車站後,因為中午沒吃太多東西,而且趕路又餓又累,趕緊到一旁有名的古早味麵店慰勞一下自己:


順利搭上火車,看著一群就像是剛從海邊玩回來的小夥子坐滿車廂(遮個臉保護肖像權),不過幸好還有幾個位子,心中暗喜還好不是跟通勤下班的人摩肩擦踵的站回板橋,也順利結束了充實的一天:


GPS軌跡圖可以了解今天的總公里處並不長(不含早上由瑞芳火車站步行到三爪子坑路),但體力就是在不停找路與悶熱的天氣下耗費掉:


軌跡檔在Google Earth上呈現如下,我們繞了一個大ㄇ字型由瑞芳走到侯硐(鐵路只有一站之隔):


今天沒能找到古道後半段的我們,相約天氣涼爽一點時還要再來砍路,希望讓這整段正確的"蛇子行古道"可以再次完整呈現眼前!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4 則留言: